(通讯员刘响)11月12日上午,在沈文爱、陈娥、甘屹东、陈俊波、刘文黎、罗浩、左义兵以及辅导员邵太康、廉成凯老师的带领下,学院320余名土木类本科生前往建筑博物馆进行了参观学习。上午10点到11点30,同学们在各个展厅进行了参观。
本次参观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古代建筑、荆楚建筑、现代建筑、以及未来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源远流长,自成一统。中国建筑的最基本材料为“土”与“木”。土木的应用取材身边,遍布世界,而只有中国的大地创造性地孕育了以斗拱为代表的木结构建筑和以伴随这个主线所产生的各式砖石建筑。顺应自然,归于自然无论是中国建筑的建造逻辑、装饰美学,还是其力学性能、抗震效果,无不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具有丰富的科技内容,是灿烂的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荆楚建筑独具一格,荆楚大地的传统建筑蕴含着国内南北各方的建筑特征和建造技术,近代以来则非常典型地体现了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成果,荆楚的历史及其在建筑科技史中的突出地位可以用全道锡行、九省通衢、开埠通商来描述定义,并可划分为南北集运、舶来新法、东西杂粿和示范天下四个阶股。同时,荆楚建筑以建造技术为切入点,充分地展现了荆楚大地近代以来政治、社会、文化和技术水平的巨大变化。
现代科技展馆展示了众多现代建筑和科技创新,比如智能建造与运维、智慧工地,新型宜居城市等。智能建造装备被数字底座赋予基础数据和管理参数,基础数据引导操作人员如何控制智能建造装备、管理参数监控并保障智能建造装备安全高效发挥作用。目前,中国诞生了一批代表性的“大国重器”,他们相互配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工程奇迹,为“中国建造”靓丽名片贡献了重要价值。
未来科技展馆中展示了建筑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所,一直起着抵御恶劣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基本生存保障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活动区域的不断扩大,从海洋、沙漠到高原、极地,甚至月球、火星,许多极端环境中的建筑或建筑理念应用而生,为人类探索极端新领域提供了新的可能。
参观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多,大家对中国建筑历史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欣赏各式各样的建筑风格的同时,也对现代科技发展对建筑的影响有了深刻的认识。
据悉,中国建筑博物馆位于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全国首家以建筑科技为主的博物馆。建筑博物馆开馆两年多来,吸引无数国内外游客和业内人士参观关注。博物馆先后荣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29项授牌。